《某公司風險評價管理制度》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某公司風險評價管理制度(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 評價目的
識別生產中的所有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活動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產現場使用設備設施和作業(yè)環(huán)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加強管理和個體防護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傷害、死亡、職業(yè)病、財產損失和工作環(huán)境破壞。特制定本制度。
2 評價范圍
2.1 項目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2.2 常規(guī)和異?;顒?;
2.3 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2.4 所有進入作業(yè)場所的人員活動;
2.5 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2.6 作業(yè)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2.7 人為因素,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
2.8 丟棄、廢棄、拆
2、除與處置;
2.9 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
3 職責
3.1 公司總經理直接負責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領導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程序和指導書,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成立風險評價小組,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主持年終全公司的風險評審工作。
3.2 專職的安全管理員負責公司重大風險分析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驗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險源檔案,定期進行風險信息更新。
3.3 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應負責組織、參與風險評價工作,提供相關資料,鼓勵從業(yè)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4 控制程序
4.1 風險評價方法
可根據需要,選擇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價。常用的
3、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等。
4.1.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a. 從作業(yè)活動中選定一項作業(yè)活動,將作業(yè)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后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該方法是針對作業(yè)活動而進行的評價。
b. 作業(yè)步驟應按實際作業(yè)步驟劃分,佩戴防護用品、辦理作業(yè)票等不必作為作業(yè)步驟分析??梢詫⑴宕鞣雷o用品和辦理作業(yè)票等活動列入控制措施。
c. 作業(yè)步驟只需說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業(yè)步驟的劃分應建立在對工作觀察的基礎上,并應與操作者一起討論研究,運用自己對這一項工作的知識進行分析。
d. 識
4、別每一步驟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對危害導致的事件發(fā)生后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嚴重性也應識別。識別現有安全措施,進行風險評估,如果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項風險,應提出建議的控制措施。
e. 如果作業(yè)流程長,作業(yè)步驟很多,可以按流程將作業(yè)活動分為幾大塊。每一塊為一個大步驟,可以再將大步驟分為幾個小步驟。
f. 對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評價單元,其每一步驟均需判定風險等級,控制措施首先針對風險等級最高的步驟加以控制。
g. 頻繁進行的類似作業(yè),可事先制定標準的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
4.1.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是一種經驗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員針對分析的對象列出一些項目,識別與一
5、般工藝設備和操作有關已知類型的危害、設計缺陷以及事故隱患,查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確定檢查項目。然后把檢查項目按系統(tǒng)的組成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安全檢查表分析的對象是根據設備設施清單,對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定性評價。
4.2 評價方法的選擇以及頻次
4.2.1作業(yè)活動的風險評價方法為工作危險分析,正常作業(yè)(如裝卸等)每年進行一次評價,非正常作業(yè)(檢維修作業(yè)、動火作業(yè)等)在每次作業(yè)前進行評價。每次填寫記錄表
4.2.2設備、設施、區(qū)域、工作場所的安全評價采用安全檢查表法,每季度進行評價一次,填寫安全檢查表定性風險分析記錄表。
4.2.3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建設項目,除
6、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委托有資質的評價機構進行安全評價。
4.4 評價準則
4.4.1符合國家、政府和公司關于健康、安全的政策、法規(guī)、標準和規(guī)范。
4.4.2符合公司關于健康、安全的政策、方針和目標。
4.4.3滿足合同雙方的合法要求。
4.4.4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情況下,滿足公司實際抗風險的能力。
4.5 風險評價活動的實施步驟
4.5.1總經理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評價組織編制評價大綱。
4.5.2各相關部門收集、整理風險評價所需資料,提交評價組織。
4.5.3危險源辨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7、
4.5.4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4.5.5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
4.5.6得出評價結論。
4.5.7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huán)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a. 火災和爆炸;
b. 沖擊和撞擊;
c. 人員中毒、窒息;
d. 觸電;
e. 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泄漏;
f. ?;返幕瘜W、物理性危害因素;
g. 人機工程因素;
h. 設備的腐蝕、缺陷;
i. 對環(huán)境的可能影響等
4.6 確定重大風險
根據評價方法對作業(yè)活動、作業(yè)條件和設備設施等進行風險評價的結果,確定重大風險,填寫《重大風險清單》(AQB
8、ZH-ZL/3-5)在確定重大風險時,應考慮:
a. 有關法規(guī)、標準的要求;
b. 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嚴重性;
c. 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程度等
4.7 風險控制的內容
4.7.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a. 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 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和安全性;
c. 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運行情況
d. 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
4.7.2 控制措施應包括:
a. 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b. 管理措施,規(guī)范安全管理;
c. 教育措施,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d. 個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yè)傷害
5 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
9、,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描述:
安全現有措施需要考慮:
工程措施,例如:防護罩、防護網、隔離、絕緣物、連鎖裝置、設備報警。
管理措施,例如:程序、作業(yè)指導書、工作許可、應急、暴露時間、提示、標識、警示、監(jiān)視測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培訓等。
個人防護,例如:安全帽、絕緣靴、安全帶、面罩、耳塞、防護服等。
6 應用并持續(xù)更新危險因素
6.1 識別出來的危險因素在安全標準化體系中需要應用:
6.1.1 培訓:所有員工包括其可以控制的員工應知道和他們有關的風險。
6.1.2 設施:對相關設施進行安全維護和改進。
6.1.3 目標:建立目標和指標時應考慮的重大風險。
6.1.4 承包:在承包工作中
10、應將相關風險及其對策通報承包商。
6.1.5 改進:識別的結果表明了公司的安全管理的狀態(tài)或水平,可以用來持續(xù)改進。
6.2 公司應每年對風險評價結果和風險控制效果進行評審和檢查,填寫記錄表。
6.3 作業(yè)安全
對于非常規(guī)作業(yè)前,應按照安全作業(yè)管理制度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分析。
6.4 當發(fā)生下列情況時,應重新進行收集、識別和評價:
a. 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guī)或其他要求;
b. 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
c. 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
d. 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認識;
e. 組織機構發(fā)生大的調整。
f. 相關方有強烈投訴時;
g. 出現重大安全事故、環(huán)境污染;
11、
6.5 風險管理的宣傳、培訓
對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編制風險管理培訓計劃,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宣傳、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使從業(yè)人員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yè)環(huán)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采取的控制措施。增強從業(yè)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認識到所在崗位的風險,并掌握控制風險的技能。風險管理的培訓按照《安全培訓教育管理制度》執(zhí)行。
7 其它要求
7.1 根據評價結果,確定重大風險,并制定落實風險控制措施。
7.2 評價出的重大隱患項目,按照《隱患治理管理制度》應建立檔案和整改計劃。
7.3 風險評價的結果由各單位組織從業(yè)人員學習,掌握崗位和作業(yè)中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
7.4 按照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風險評價的內容。